四书又称四子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取《礼记》中的《中庸》《大学》两篇文章单独成书,与纪录孔子言行的《论语》、记录孟轲言行的《孟子》合为“四书”。 四书的作者包括孔子、子思、孟子、程子、朱熹等,其编撰时间间隔达一千八百年。宋元以后,《大学》《中庸》成为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对古代汉族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它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其在汉族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至今读来,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迪价值,堪称是源远流长的汉族文化精华。
“五经”指的是《诗》《书》《易》《礼》《春秋》,这五部书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古的文献,也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五经包含孟子的书,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编辑或修改。
孔子整理先秦古籍,编删而成《诗》《书》《礼》《易》《春秋》《乐》,保存了丰富的中国上古历史资料,遂为“六经”。“五经”长期作为官方指定的教科书,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无可替代。到了汉武帝时期,设五经博士,教授弟子,从此博士成为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易》、《书》、《诗》、《礼》、《春秋》这五经成为官方学问,因为《乐经》有谱无文,被排除在外,成为五经。
六艺是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礼:礼节(类似今日德育教育)。五礼者,吉、凶、宾、军、嘉也。乐:音乐。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古乐。射:射箭技术。御:驾驶马车的技术。书:指书法(书写四书五经包含孟子的书,识字,作文。数:数,指理数、气数(运用方法时的规律),即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运动规律。
十三经:儒家的十三部经书,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 《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十三经是由汉朝的五经逐渐发展而来的,最终形成于南宋。十三种儒家文献取得“经”的地位,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汉代,以《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官方颇为重视,立于学官。唐代有“九经”,也立于学官,并用以取士。所谓“九经”包括《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和《春秋三传》。唐文宗开成年间于国子学刻石,所镌内容除“九经”外,又益以《论语》、《尔雅》、《孝经》。五代时蜀主孟昶刻“十一经”,排除《孝经》、《尔雅》,收入《孟子》,《孟子》首次跻入诸经之列。南宋硕儒朱熹以《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形成了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四书》,并为官方所认可,《孟子》正式成为“经”。至此,儒家的十三部文献确立了它的经典地位。清乾隆时期,镌刻《十三经》经文于石,阮元又合刻《十三经注疏》。
本站声明 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