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本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经典 > 四书五经 > 正文

    诸子百家或百家争鸣时期,你知道吗?(值得收藏)

    2023-08-20 19:02 标签: 儒家 阴阳家 墨家 百家争鸣 法家思想

    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诸子百家概略》,希望大家喜欢!

    诸子指的是中国先秦时期老子、孔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百家指的是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学术流派的代表家。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春秋后期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的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墨家等不同学派,而至战国中期,许多学派纷呈,众多学说丰富多彩,为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中国术语上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百家或百家争鸣时期。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把先秦以来的学派总归纳为六家,即:阴阳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道家。东汉班固在《汉书》中则把先秦以来的学派归纳为十家,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吕思勉认为“术数”、“方技”、“兵书”三略,亦可称为先秦诸子,可算为十二家。

    一、儒家

    又称儒学、儒教,东亚地区思想、哲理与宗教体系,中国思想文化主流,前5世纪由孔子创立,脱胎自周朝礼乐传统,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承,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轻徭薄赋,抨击*,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保国安民,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

    主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等。

    儒家起初仅属诸子百家之一,在秦代大受迫害,自汉代起却得到朝廷独尊,成为官学与国教,掌握文化教育与入仕之途,奠定儒家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崇高地位。在两晋南北朝和唐代,儒家与佛、道二家并称三教,儒学一度失去在哲理思想领域的领导地位,继后经宋儒重新阐释,形成理学,发展心性之学,儒家得以重振声势,伦理思想渗透到中国社会各个层面,并流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琉球等地,大受尊崇,成为东亚一大学术思想体系,在朝鲜尤其深入民心,其流布较在中国本土更为普及。

    儒家尊崇孔子为圣人,以四书五经为经典,得孟子、荀子、董仲舒、韩愈、二程、朱熹、王阳明、顾炎武、朝鲜李退溪、日本山崎闇斋等等大儒加以发扬,历久而犹新,对东亚政治文化与道德教育都有重大贡献。20世纪中国内忧外患,国力衰弱,儒家普遍受知识份子以至一般国民批评和唾弃,遭受前所未有的打击和破坏,儒家失去可供托身的制度或组织,脱离于平民百姓的生活,仅获新儒家等少数学者仍然献身和发扬。学者一般推断,儒家势难重拾昔日光辉,但其伦理思想对东亚的文化教育以至经济发展仍将有所贡献。

    儒家初出现时声势微弱,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成为学术思想主流,以及中国朝廷官方的意识形态,逐渐渗透到专制政治的各个层面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法家

    法家是中国历研究国家治理方式的学派,《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其思想源头可上溯于春秋时的管仲、子产。战国时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予以大力发展,遂成为一个学派。战国末韩非对他们的学说加以总结、综合墨子四书五经,集法家之大成。法家是战国时期平民的政治代言人。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其范围涉及法律、经济、行政、组织、管理的社会科学,涉及法学、经济学、金融、货币、国际贸易、行政管理、组织理论及运筹学等。

    古代中国在法家方面的发展自从汉武帝刘彻之后就陷入停顿墨子四书五经,不仅没有能将经济学、法学、逻辑、行政学从其中分离出来,却将大量的治国理论一起归入法家并贬为“异说”,加之其后科举也以儒家学说为主,这可能是导致其发展停滞的原因。

    在后来的东亚帝王中,偏好法家理念治国的人还有:魏武帝曹操、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清世宗胤禛。

    三、墨家

    为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之一,创始人为墨翟,世称墨子,墨家之名从创始人而得。春秋战国时期原本是显学,甚至在儒家之上。之后由于西汉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政策、社会心态的变化以及墨家本身并非人人可达的艰苦训练、严厉规则及高尚思想,墨家在汉武帝在位时代之后基本消失。

    近现代以后,墨家思想被一部分学者认为与现代的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思想有相通之处。墨家逻辑是墨家学派中的一种逻辑,主要以三物论为代表,三物分别为故、理、类。《墨辩》是讲解墨家逻辑的主要著作。

    近代有大量学者钻研《墨经》,发现《墨经》几乎涵盖了哲学、逻辑学、心理学、政治学、伦理学、教育学、自然科学等多个学科内容。胡适说:“墨家论知识,注重经验,注重推论,看《墨辩》中论光学和力学的诸条,可见墨学者真能做许多实地实验。这正是科学的精神,是墨学的贡献”。 墨家把推理称为“说”。

    三、道家

    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

    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得以休养生息。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其后,儒家学者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并被后世帝王采纳。道家从此成为非主流思想,宋朝以后程朱理学兴起,独立的道家思想基本上不复存在。

    道家思想起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汉初道家思想普遍流行,加之司马谈也是道家思想信徒,所以他给予了道家评价。他指出道家兼有其他五家之长,同时避免其短处。用来治国修身,有事半功倍效果。汉代淮南王因谋反而自杀,谋反者使用的理论武器是黄老之学,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受到了严重挑战,使道家思想逐渐走向没落。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从此不再成为中国主流思想。之后道家思想渗透在中国文化各个方面,魏晋玄学是最明显的复兴思潮。

    四、名家

    通俗的说是辩论家,是中国战国的诸子百家之一。他们主要以诠释“实”与“名”来阐述观点。名家将对名的探讨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化,并且从更高角度继续阐发其中的政治伦理思想,并且强调端正名实关系,实际上也是希望天下得治。

    名家的重要人物有公孙龙、宋钘、尹文、邓析、惠施等人,其提出的命题包括白马非马、坚白石、合同异等。

    先秦名学到了秦始皇灭亡六国就难以发展,其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项:

    秦朝使中国统一以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秦始皇禁止私学,只能以吏为师;到了汉代,又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中央政府的强势领导下,名辩之学难以发展,名家也随之衰落。

    名辩之学与秦汉以来的中国主流文化精神不一致。中国古代文化重人文,轻自然,名辩之学穷极事理,却招致诸多批评;而儒家成为显学之后,士大夫皆关注于社会伦理,强调经世致用,名辩之学被视为以争胜为目的的无用之学。此外,名辩之学所采取的分析方法,接近纯粹的语言分析,然而主流的儒、道之学皆对此方法有所批评,甚至根本否定。在主流文人的排挤之下,名家之学无立足之地。

    就名家内在的发展而言,名辩之学本身相当艰涩难懂,也影响了其发展。首先是一字多义的情况严重,致使后学众说纷纭,难以诂训;其次,由于名家时常以违反常识的语言叙述命题,常人难以接受而失去研究兴趣。在后学难以为继的情况之下,难免走向绝路。

    五、阴阳家

    是中国东周战国中期主要学派之一。以提倡阴阳五行学说为宗旨,故名阴阳家,又称“阴阳五行家”或“五行家”。主要代表人物有战国末期齐国的邹衍。阴阳与阴阳家在史载上难以明确次第,但其学说却深植在中国哲学诸子百家与后继之学。大约在东周战国中期发展︰流派发展

    阴阳家学派在魏晋以后已不复存在。《汉书·艺文志》着录阴阳家著作“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都没有流传下来。但是从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还可以看到一些关于阴阳家的学说内容。

    阴阳家的“阴阳”和“五行”等思想在战国时期与道家、方仙道思想合并形成黄帝学派,在汉朝时融合老子的学说形成黄老道,后逐渐演变成现在的道教。

    而阴阳家在中国思想发展的重要性,则是具体化了自然世界对于人事的影响。这种想法,还可以在现在的黄历或是农书、农民历里看到。

    六、农家

    诸子百家之一。代表人物:许行。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有八政:一曰食,二曰货。连孔子亦曰:“所重民食。”故可见此为其所长。

    总而论之,因农家书多为农圃之技,而非学理,故能免于秦始皇之《焚书令》。但其之理想为与民同耕,虽为一大之平等阶级口号,但亦不容于儒者,是故其著多亡佚。

    七、纵横家

    是中国战国时期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先秦典籍《韩非子》说:‘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计划谋多从主观的政治要求出发。

    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苏秦,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纵横家出现于战国至秦汉之际,多为策辩之士,可称为中国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

    八、小说家

    在春秋战国时代,小说家为诸子百家中的其中一家,据班固所著《汉书·艺文志》曰:“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意即小说家所做的事以记录民间街谈巷语,并呈报上级等为主,然而小说家虽然自成一家,但被视为不入流者,故有“九流十家”之说。

    古中国小说家所著之书,今多已亡佚,故其学说,已难考查。

    九、杂家

    诸子百家之一,杂家之所以为杂家,是因为杂家不具有原创思想,而以取各家所长,避各家所短见长。胡适说:“杂家是道家的前身,道家是杂家的新名。汉以前的道家可叫做杂家,秦以后的杂家应叫做道家。”

    由于中国哲学在于春秋战国后渐少原创,并由于项羽火烧秦宫之举,使得许多思想的经典付之一炬,在其本源残缺不全之下,多数的思想家往往向不同的诸子各家里取法,而不再执著本源,故自汉以后,九流十家几已都算是杂家,不复原貌。

    十、兵家

    诸子百家之一,研究讨论的主要是军事哲学思想,学说重点在于“用兵”,即战略战术问题。春秋战国之后,那些通晓军事的用兵者,学者也往往归入或称为“兵家”。在中国古代指拥兵一方的豪强或军将,亦为部曲私兵之称。

    兵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有孙武、孙膑、吴起等。兵家的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吕尚。三国时期蜀汉之丞相诸葛亮,也是有名之兵家。

    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家学说对此后的中国影响深远。兵家的思想主要通过孙子《孙子兵法》一书于西方产生了巨大影响,遍及诸如拿破仑等军事统帅。兵家思想于东亚有重大深远影响,如日本就有“兵学者”一词。兵家思想对于今现代,当代的商场(商战),政治都有影响。

    十一、医家

    学术学派,诸子百家之一,代表人为扁鹊,有时被归入方技家。

    十二、方技家

    于先秦至汉初成形,主要研究养生和医药。《汉书·艺文志》记载:“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方技家以医学为理论基础,但研究范围宽于医学,包括后世的医家与方士。房中、神仙二家后世多归入道家。方技家甚至还由治身论及治国,《汉书·艺文志》指出方技家特点为“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

    代表人物岐伯、俞拊、扁鹊、秦和、仓公。

    后世“方技”一词不限于本来方技家研究范围,泛指医、卜、星、相。数术家与阴阳家及方技家很有关联,因此三者界限不甚清晰,后世亦逐渐将之合流。医家亦有时归入方技家。

    本站声明 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学习参考。

    相关文章
    (知识点)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五经分别是哪

    (知识点)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五经分别是哪

    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五经指的是哪四书哪五经五经四书是指的哪些书五经四书是指的是:即《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书五经,是指“四书”...
    (每日一题)钱穆先生:四书分部分析与分部

    (每日一题)钱穆先生:四书分部分析与分部

    四书比较适合先于五经读。钱穆《论语新解》《四书释义》这篇答案主要还是针对那些对四书五经感兴趣的入门同学们稍作介绍了,至于更深层次的研究性内容,比如读公羊传可参照春秋繁露,读四书五经有大量清儒的考据名作...
    读《三字经》,才算“饱”和“达”

    读《三字经》,才算“饱”和“达”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三字经》至此,勾勒出一个读经典的顺序:先读《小学》,再读《孝经》,然后,读熟“四书”,具备了这些阅读基础,才可以进阶读“六经”。说到儒家经典,自然就会想到四书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