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基础。落实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不只是落实在学校教育当中,作为社会主义青年,每个人身上都背负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包括了《连山》《归藏》《周易》三部,但是经过时间的冲刷,前两部已经流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这无疑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损失,不过,幸运的是,有一部《周易》现存于世传统文化零基础周易,事情的“阴阳”两面,好中有“坏”,“坏”中有好。
《周易》由伏羲氏制卦,文王槃辞,孔子
作十翼,一共有六十四卦,三年百八十爻。最早,《周易》被用来记载大自然中的变化,慢慢地,古代皇帝用于政治,百姓用来占卜,经过孔子著作后,《周易》中充满哲学知识。先贤圣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张是“仁”,政治上提倡“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他的这些思想,自三国起到现在,对后人在治国、教育、处世等方面有着极大的积极影响。
同样,儒家思想在中外影响都很大,是传承最成功、传播度最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治国方面,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以民时。”;教育方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处世方面,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周易》有四要素——象、数、理、占,即用来研究万象、研究数字、总结哲理、占卜这四种用途,每一种用途都可以很简单地入门,而真正掌握只能在认真学习了《周易》之后,但是怎么样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掌握了这些用途呢?文促会响应国家号召,每年举办两次易学文化文化考试,考的就是《易经》这四要素的内容,最终的评定的等级就代表着你的掌握程度。
学习易学文化不仅仅是修身养性,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切文化的重心都在于“化”这个字,意思就是将文化化用到生活当中去,只有把文化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文化才得到了真正的传承传统文化零基础周易,将文化运用到教学与处世中,才是真正地掌握了文化。
本站声明 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