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子曰
简介 | 用笔写世相,用心观人间
注:原创作品,洗稿、抄袭必究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夏至日作》
夏至这天,太阳的直射点达到北回归线,之后就逐渐南移,当然子曰说的这些都是地理知识。而我们人能感知到的变化就是:这天的白昼最长,之后就昼渐短夜愈长。
在《易经》中有个卦象:看似阳盛阴衰,但却有一阴在下,破五阳。
这个被压在五阳爻之下的一阴爻,在基层慢慢地积蓄能量,带领着其他阴爻冲破重围,最终将“阳盛阴衰”扭转为“阴盛阳衰”的局面。这便是天风姤卦,正好对应“今日一阴生”的夏至。姤卦排在《易经》64卦中的第44卦易经64卦对应,《象》曰:“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诰四方”子曰解释一下就是说:
天底下吹遍各个角落的风,风与万物相依相遇,适合颁布同行全国的诏令。
同时夏至又被分为“三候”,其实古人习惯将每个节气分为“三候”,那么“三候”是为何意?
在中医观念里,三候表示浮、中、沉的三种脉象;在节气中,“一候”为“五天”,所以二十四节气又被称为“七十二候”,在夏至到小暑的这十五天里,古人分别用“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这三种自然现象来表示“三候”。那么为何古人在这么多自然现象中,偏偏就选中了这三样呢?其实这和《易经》也有莫大的关系。
1、一候,鹿角解
我们都知道麋、鹿同属鹿科,在外貌、体型、和食物结构上都很像,而且雄鹿都会长着大大的角易经64卦对应,但是它们有个地方很不同,那就是鹿的角在“阳盛阴衰”的夏至这会儿脱落,而麋的角却在“阴盛阳衰”的冬至才开始脱落。
观察到这个现象的古人,于是就认为鹿为阳,麋为阴,然后“鹿角解”成功当选“夏至三侯”之一,而“麋角解”也成为“冬至三侯”之一。
在《易经》的天风姤卦中,也出现了“角”,即“上九,姤其角;吝,无咎。”《象》解释说:“‘姤其角’,上穷吝也。”子曰简单解释一下就是:
头上“长角”的人,容易孤芳自赏,又由于魅力不够,所以根本吸引不到志同道合的人来相伴相随,等待他的只有无尽的孤独和寸步难行的窘境。
所以子曰还是那句话:做人谦虚点儿好。
2、二候,蝉始鸣
在百度百科,把二候解释为“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不知大家注意到一个现象没有,就是知了一般都在夏至过后才叫,子曰第一次注意到这个现象,也都是家中的老人告诉我的,他们讲到:
夏至这天不到,即便“蝉子”(四川方言)都羽化好几天了,它都不得叫。
当然老人所说的可能仅指家乡这边,但是好奇心旺盛的子曰,真的每年夏至日前后注意去听蝉叫,发现十年有八年知了都是不叫的,只有一年提前叫了!当然这不能作为定论。根据子曰的观察,知了的体型相比于其他蝉,还是挺大的,而且浑身漆黑发亮,声音粗犷洪亮,是最常见也是数量最多的蝉,它们一般发出三种蝉鸣声:
一为因天气变化和其他雄蝉鸣声而调节的集合声;二为“吱—吱—”的求偶交配声;三为受惊或被小孩儿捉走的粗厉鸣叫声。
雄知了之所以会鸣叫,是因为它们肚皮上有两个相当于它的扩音器的音盖,来回收缩而发出声音。而雌知了的肚皮上没有音盖,因此不会鸣叫。所以“蝉始鸣”应该是“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肚皮而鸣”
3、三候,半夏生
三候的“半夏”,是一种药草名按理说在夏天生根发芽的植物,应该都是喜好阳光和热量的,偏偏“半夏”喜阴,常年生长在仲夏的沼泽地,或者水田里,以免被阳光灼伤。古人就把“半夏”抽象为“一阴生”,用来表示:
喜阴的植物都开始出现了,之后它们会越来越多,而阳性植物则会相应衰退。
以上就是夏至三候的意思,你都理解了吗?然后子曰在看《易经》天风姤卦的时候,还意外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无论是伏羲还是周文王,都对鱼异常执着。
《周易》讲“九二,包有鱼,无咎;不利宾。”《象》注道:“包有鱼”,义不及宾也。子曰从字面上解释一下就是:
厨房里发现鱼,还不会出现灾祸,但不宜用鱼来宴宾。因为不义之财不可取。
《周易》讲”九四,包无鱼,起凶。“《象》注道:无鱼之凶,远民也。子曰看字面意解释一下就是:
厨房里没有鱼而引起凶险,就像君主失去民众百姓的支持,因为脱离民众,当然会发生凶险。
所以我们暂且可以理解为,在夏至这天遵循“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时,也可以吃吃鱼哟~
在上期《《易经》:人若不改掉这个坏毛病,注定走不长远》的文章评论里,有朋友说子曰对《易经》的解说较为肤浅,子曰也深感如此,但还是想本着谦虚学习的态度,和大家一起走进《易经》的世界,然后对现实有所关照,这便是我的所得,便足够了。
最后,夏至快乐!
本站声明 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