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堂:一阴一阳之谓道
一阴一阳之谓道。
大千世界,尽管扑朔迷离,但如果均以阴阳二字概而论之,则万事万物皆极为简单。正如硬币两面、天平两端,非此即彼,此消彼长;又如白天和黑夜,始终交替运行,周而复始。
宇宙间只有“道”是永恒的,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没有绝对不变的阴,也没有绝对不变的阳。阴阳二道,二者矛盾对立又相互统一。阴阳之间又是完全贯通的,“阴阳相隔”其实并不存在。
在易经里,卦位是固定的,即阴阳交替排列,所谓“既济”,就是每一爻的位置都“得位”,即阴在阴位、阳在阳位;事物发展到某一个阶段,阴阳的位置会发生改变,于是便有了八八六十四卦,所谓“未济”恰恰与“既济”相反,每一爻都不在其位,即阴在阳位、阳在阴位。
既济
未济
如果你认为,阴在阴位、阳在阳位就是最好的,那你就犯了原则性错误。万物循天道而行,是我们的理想。但万物永远处于生生不息的变化之中,才是世界的即时状态。没有任何一种状态是固定的,也就没有绝对的吉凶祸福。
易经把“既济”排在倒数第二,而把“未济”排在末尾,而且“未济”的爻辞明显比“既济”更吉利,非常有深意,具有哲理性。
因为从乾开始到既济,事物发展变化已经完成了一个周期,是一个圆满的结局。而天道变化生生不息,结束之后必须要孕育新的开始,酝酿新的变化。
也就是说,一个人到达某个终点实现一个小目标之后如果不思进取,不求改变,不愿意打破既有的格局,那么,不但不会有新的希望诞生,要维持现有的成果,也是不可能的事。
六十四卦分宫卦象次序
我们再来看看易经排卦的规律,其中有很多两两相对、一正一反的卦。比较明显的有乾与坤(天与地、动与静、至阳与至阴)、损与益(一减一增)、泰与否(一好一坏)、既济与未济(一个达到圆满一个)等等。
其他还有比与师(比乐师忧)、离与坎(离上而坎下)、兑与巽(兑见而巽伏)、革与鼎(革去故而鼎取新)、晋和明夷(白天和黑夜)等等。
易之所以称为易(简易),是因为每一个卦象都是奔着世间万物的最基本的规律去的,原理都很简单;易之所以称为易(变易),是因为世间万物的正反两面又因时因势互相转化。
下面简要举几个一正一反的卦例。
⭕比如水和天,水在上即为云,云上于天就是需,需就是等待,告诉我们在这期间务必做好休养生息的功夫;反过来天与水违和就是讼,那就会有纠纷,有争讼,就可能要打官司了。
所谓“需不进也,讼不亲也。”什么意思?自身实力不足的时候轻进自然不是明智之举,而一旦打上官司那就六亲不认了。
⭕比如水和地,水在下位,暗潮涌动、地下藏险,就是师易经64卦怎么分宫,师就是兴师动众,兵不厌诈,用的都是阴谋,当然处处暗藏杀机;反过来,地上有水就是比,比就是交朋结友,水滋润大地,春风化雨,就算水作险解,大家也是光明磊落,自然可以愉快相处。
“比乐师忧”又是什么意思?大家合伙做生意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黄金,此乐何及?两军交战互相算计,灼心烧脑甚也!
⭕比如日和地,太阳在地面之上,明出地上就是晋,这是白天的意象易经64卦怎么分宫,日出而作,自然要进取;换个位置,明入地中就是明夷,日落而息,自然要蛰伏,要好好休息了。
最后要再次提醒各位易友的是:易经由于年代久远,流传的版本多有不同,易经的研究领域也存在很多众说纷纭的地方,一时分不清谁是正解、谁是误读。
笔者在网上看到一位易经研究者,就言之凿凿地认为:当年周文王被幽禁在羑里,一心想着王天下,就借助这种隐晦难懂的东西,把信息传递出去给他儿子。
所以在他看来,易经其实是一部周文王翦商的作战计划,相当于只有他儿子才能破译的绝密电报。
不过,尽管这位易友列举了大量佐证,说得煞有介事,但我还是觉得不可信。
本站声明 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