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儒家的内圣外王、道家的清净逍遥、法家的革故鼎新、纵横家的霹雳纵横、阴阳的五行玄一等等。
诸子百家的学术理论,都为华夏文明的殿堂奠定了基础,对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及为人处世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倘若没有出现过百家争鸣的盛况,华夏文明的夜空或许便不会似今日这般光辉璀璨。
而作为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的九大门派,九流之家的出现,便是对当时文化空前繁荣活跃的一大有力证明。但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也无论九流之家中的各个学派是否都经过了时间的洗礼,传承至今,其中大多的每一个学术流派,都有着自己独创的一套思想理论体系,并形成了影响较为深远的学术著作。
不过,这其中也有一个例外,那就是被称为九流之末的杂家。
杂家代表人物及代表著作的意义
杂家的定义最早出现在《汉书》之中,而杂家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以及著作,便是秦朝初年由吕不韦命门客所编撰的《吕氏春秋》。
从内容上来看,《吕氏春秋》的出现,的确为后世学者填补了春秋战国时期很大的一块儿史料空白区域,
诸如农家散佚的著作,在《吕氏春秋》保存了其中的四篇,为世人在研究农家思想理论的基础上,提供了强有力的参考和对照。
但是,抛却《吕氏春秋》的史学价值及文学价值不谈,我们不难发现,
杂家作为一门比较独特的学术流派,不仅“杂”这个字是后世之人对其冠以的称谓,杂家内部甚至没有出现过任何系统的思想理论成果,主要就是说杂家并没有独创出来一套思想体系,只是一味的“集儒墨之善诸子百家信仰,撮名法之要”,融合吸收百家的理论成果,而后自成一派。
那么诸子百家信仰,这样一个借助“外力”发展起来的学术流派,为什么能够入列九流之家呢?
杂家为何而生?为何又能入列九流之家?
针对杂家为何而生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也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
但可以肯定的是,杂家入列九流并非偶然,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不过业内对这造就这一趋势的现象看法不同而已。
但目前普遍能够令大家接受的说法,就是指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成果已然达到了巅峰,但越到战国后期,这种文化爆发的现象也就愈发趋近于饱和,再加上之后大秦建立,统一政权在带来稳定政治环境的前提下,也对思想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束缚,所以在那个时候,也就自然不会再出现新的学术流派。
但百家争鸣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其中被列为四大显学的流派:“墨家、道家、儒家、法家”,也都有各自的主张和意见,其中部分甚至还存在针锋相对的情况。
如果任其自由发展下去,这种比较分散的学术思想,很难在科技落后的封建时代完整地保存下来。
举个例子来说,同样入列九流之家的农家,至今为止也没有一部完整的著作流传下来,尽管世传农家弟子曾著《神农》二十篇,但根据考古界的发现来看,连一丝一毫的证据都不曾找到。
但好在有《吕氏春秋》这部书,其中有关农家的记载,则见于《任地》、《审时》、《辨土》《上农》四篇,将农家对于土地利用、水源灌溉、开垦播种以及农业重要性思想中的精髓,如数记录其中,使农家最终没有被世人所遗忘。
因此,根据客观历史的发展的趋势来看,当文化繁荣达到临界点后,就会出现文化融合的现象,而杂家也就应运而生了。
由此可见,
杂家的主要任务实际上就是撮合百家的思想理论,将其共同点加以利用,不同点加以分析,
但杂家都会在最大程度上将各个流派之间的主要学术思想保留下来,并通过加工后使得各个流派之间的思想达到了融会贯通的地步。这也为诸子百家思想源远流长凭添了一份助力。
因此,杂家这种看似“抄写整理”而形成的一个流派,堪称诸子百家中的一支奇葩。
所以说,
杂家的出现本就是战国末年文化融合的产物,它不仅代表的是一个学术流派,更是一个时代下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其重要程度自然不亚于其余学派,入列九流也就当之无愧了。
但不得不承认,由于儒学占据思想主流地位的原因,杂家典籍中大部分充满了浪漫瑰丽的神话部分,由于儒家信奉“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原则也被剔除得一干二净,并逐渐偏向于社会教化,这也的确让人感到有些惋惜。
本站声明 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