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本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经典 > 文学名著 > 正文

    历时六载,七易其稿,《江苏地方文化史南京卷》即将出版

    2023-08-10 17:02 标签: 南京 金陵 科技 高峰 明朝

    南京人是“大萝卜”?他们的文化特质藏在这本新书里

    明清文学著作_南京明清文学名著_明清文学推荐书目

    明清文学推荐书目_明清文学著作_南京明清文学名著

    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

    明清文学著作_南京明清文学名著_明清文学推荐书目

    南京城墙

    说起南京人,你会用哪个词来形容?有人最先想到的是“大萝卜”,也有人会想起“六朝烟水气”。

    一俗一雅,两个完全不搭边的词却能在南京人以及南京文化中交融展现。

    南京到底有哪些文化特质?答案就藏在《江苏地方文化史·南京卷》中。

    2016年,浩瀚的“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正式启动,为江苏各市编纂一卷“地方文化史”是其中的任务之一。历时六载,七易其稿,《江苏地方文化史·南京卷》即将顺利出版。

    现代快报+记者 胡玉梅 张然/文

    牛华新 钱念秋/摄

    兼容并包

    数次人口迁徙下的

    文化交融

    明清文学推荐书目_南京明清文学名著_明清文学著作

    《江苏地方文化史·南京卷》主编之一、南京城市文化研究会会长卢海鸣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南京的文化到底有哪些特质?它由什么样的基因组成?经过系统梳理,我们在新书当中进行了归纳。”

    他说,“大萝卜”指的是南京人兼容并包的性格。南京不仅是中国长江流域唯一的大一统王朝的都城,也是名副其实的“移民城市”,“南京在历史上经历过多次人口迁徙。”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十六国纷争,迫使中州士女衣冠南渡。

    唐朝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造成中原和江淮之间的居民大规模南迁。

    靖康之难,金兵南下,北宋覆亡,北方民众纷纷向南逃难。

    明朝初年,朱元璋将南京人口外迁边陲,同时迁江浙人口充实南京。

    太平天国占领南京前后,南京人口迁徙频繁。

    到了民国年间,辛亥江宁光复、二次革命、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日军攻占南京和国民政府还都前后,大量人口定居、迁徙、流亡……

    “千百年来,在一次又一次移民浪潮的涤荡下,不同文化在南京交融、碰撞、激荡,形成了兼容并包、充满博爱精神的南京文化。”据卢海鸣介绍,兼容并包的文化特质使得南京成为多元思想、宗教的交汇中心。

    儒学、经学、玄学等多种学术思潮在这里并存,佛教、道教、天主教在同一片土壤传播。这里是西学东渐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外思想碰撞之地。

    坚韧不拔 上百次战争下的屡挫屡兴

    有学者统计过这样一组大数据:历史上(截止到公元1600年),发生过30次及以上战斗的地方都是国都与战略性城市:南京发生的战事有106次,居全国所有城市第一位,遥遥领先于第二位洛阳(70次)、第三位长安(52次)和第四位寿州(42次)。清朝至民国,南京至少又经历过12次攻防战。

    卢海鸣认为,正是因为南京具有超乎寻常的坚韧品格,所以屡挫屡兴。

    公元280年,吴后主孙皓“一片降幡出石头”,孙吴政权亡于西晋。此后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公元317年东晋王朝在此崛起,开启了辉煌灿烂的东晋南朝文化序幕。

    公元976年,苟延残喘的南唐政权亡于北宋,李后主李煜亡国受辱。经过近400年的积累,1368年,明王朝在这里以大一统王朝的面貌傲然兴起,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创造了中外闻名的大明文化。

    著名文史学家朱偰在《金陵古迹图考》中写到:“长安、洛阳、金陵、北京,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文脉悠长 这些传世名作都源于南京

    作为“世界文学之都”南京明清文学名著,南京文脉悠长,“南京屡次成为中国文化的高原,涌现出一座又一座文化高峰,留下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传世名作,开创了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的先河。”卢海鸣说。

    六朝政权定都南京300余年间,文学、艺术、史学、思想、宗教等超迈前人,独领风骚,堪称中国文化的“文艺复兴时期”。

    在南京不仅诞生了我国第一所分科大学——南朝“四学馆”,而且涌现了《文选》《文心雕龙》《玉台新咏》《诗品》《画品》《后汉书》《宋书》《抱朴子》《弘明集》,以及《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一座又一座文化高峰。

    隋唐时,南京不再是首都,但金陵怀古却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种重要的意象,比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刘禹锡的《石头城》等,南京成为唐代诗人的重要打卡地。

    南唐立都江宁(今南京)40年,诗词书画独步天下,开创一代文学之风。诗词以中主李璟、后主李煜造诣最深;书画则以宫廷画家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等享有盛名。

    明朝初期,南京作为大一统王朝的都城,文化成就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诞生了明朝文化的集大成之作《永乐大典》。

    明代的南京还是全国最重要的出版中心,《西游记》《本草纲目》《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笺谱》等众多传世名著都是在南京刊刻的。

    清代孔尚任《桃花扇》、袁枚《随园诗话》、吴敬梓《儒林外史》、曹雪芹《红楼梦》等文学作品,不仅延续了南京文脉,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杰作。

    民国南京在中国文坛一枝独秀。朱自清的《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巴金的《死去的太阳》、倪贻德《玄武湖之秋》、张恨水的《丹凤街》、程先甲《金陵赋》等都与南京息息相关。

    勇于创新 这些科学奇迹都源于南京

    千百年来,南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科技奇迹。

    六朝是南京科技创新的第一个高峰期。数学方面,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之后的第七位数字。城市规划建设方面,六朝建康城的规划建设是当时我国城市建设的典范,北魏代京(平城,今大同)太极殿和洛阳的宫殿就是模仿建康宫殿而建。水利工程方面,孙权在位期间开凿的破岗渎,是南京历史上最早的越岭运河。

    到了明朝,南京迎来科技创新的第二个高峰期。南京城墙、明故宫、明孝陵的建造,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大报恩寺琉璃塔的建造更是开创了我国琉璃塔的先河,与长城并列为中国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物,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观”。

    南京明清文学名著_明清文学著作_明清文学推荐书目

    晚清民国是南京科技创新的转型发展期。1864年,我国第一艘蒸汽机轮船“黄鹄”号诞生于南京长江边。创办于1865年的金陵机器制造局揭开了南京近代工业的序幕。

    此外,在南京建立的紫金山天文台和地磁台、北极阁气象台和地震台、江南水泥厂、永利铔厂等科研机构和工厂,都为南京或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科技奇迹。

    崇文尚读 南京人爱读书写书、藏书刻书

    有多少名人曾在南京读书?这些古迹告诉你。溧水有东汉文学家纪念蔡邕的“伯喈读书台”,中华门外越城之西有纪念西晋文学家陆机、陆云的“二陆读书台”,朝天宫有纪念晋朝隐士郭文举的“郭文举书台”,紫金山北高峰有“昭明太子读书台”,钟山定林寺有纪念北宋改革家王安石的“昭文斋”等。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除了读书,历代文人还在南京留下了许多作品。如葛洪《抱朴子》、刘义庆《世说新语》、萧统《文选》、刘勰《文心雕龙》、周应合《景定建康志》、吴敬梓《儒林外史》、曹雪芹《红楼梦》、袁枚《随园诗话》、唐圭璋《全宋词》,等等。

    藏书方面,自六朝以来绵延不绝。梁朝初年,秘书监任昉共搜集官府藏书达到卷,南唐时“宫中图籍万卷”。明清时期,南京的藏书家和藏书楼争芳斗艳,袁枚的随园“所好轩”和“书仓”中,藏书有30万卷,甘熙家族“津逮楼”,藏书超过10万卷。

    南京人不仅爱读书、爱写书、爱藏书,也爱刻书。明朝胡正言的十竹斋,采用饾版、拱花等多种印刷技术南京明清文学名著,使中国古代的版画艺术和印刷技巧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吴承恩的《西游记》、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等,均初刻于南京。

    清代早中期,南京“百货悉有,书坊可百余家”,以李渔芥子园最富盛名。

    开放进取 南京对外交流互鉴频繁

    南京有多开放?六朝都城建康与国外的交流比秦朝咸阳、汉朝长安都有很大的发展。六朝时就有留学生了。明代的南京是一个国际化的大城市,对外交流达到新的高峰。郑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七下西洋,率领200多艘船航行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上,最远到达西亚和非洲东海岸,前后途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10年,清政府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是我国首次举办的大型国际博览会,加强了中外科技和文化交流。

    新书推荐

    《江苏地方文化史·南京卷》是一部全景式、多维度、深层次地介绍南京文化的学术研究专著,由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牵头,集结了一批深耕相关领域、走在学术前沿的专家学者,作者阵容强大。南京市社科联主席、党组书记,南京市社科院院长曹劲松也是主编之一。

    全书近60万字,除绪论外共13章,分为上下编。上编采用的是通史的体例,按年代顺序来介绍南京文化发展的变迁史,全景式地反映南京文化的兴衰起伏和变迁。下编采用的是专门史的体例,把南京文化的特点全面地展现出来,弥补上编的不足。

    同时,新书首次将南京文化的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全面讲述南京文化的兴衰起伏。远古至战国,是南京文化的发轫期;秦汉是南京文化的奠基期;六朝是南京文化的第一个高峰期;隋唐五代宋元,是南京文化的曲折发展期;明朝和清朝早中期,是南京文化的第二个高峰期;晚清民国,是南京文化的转型期。

    本站声明 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学习参考。

    相关文章
    李欧梵人文六讲:文学与电影的关系,经典的

    李欧梵人文六讲:文学与电影的关系,经典的

    李欧梵:大家将来一定是通过电影来认识那些伟大的经典文学,而且改编的很大目的就是因为没人再去读原著了,那么就用电影来说故事吧。西方人每年都会翻拍文学经典,我们这里似乎是每隔几年翻拍四大名著,每年也有些电...
    文学作品影视化对文学教育的影响:从创新拓

    文学作品影视化对文学教育的影响:从创新拓

    而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的视频化、音像化将静态的文学阅读变为了动态的视频欣赏,通过绘声绘色的影视普及文学作品,让受众感受到文学作品纯正的趣味性和本真的天性,是文学教育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
    当代舞史之大变局:从丝路花雨到一带一路的

    当代舞史之大变局:从丝路花雨到一带一路的

    当代舞史之大变局古代乐舞复兴大潮、中外文学经典名著改编的热潮。最近几年以来,舞台上文学名著改编的热情依然源源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