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9.28/文:扬永辉
八、周先祖——亶父迁岐
古公亶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施行“仁政”的历史伟人,他不忍心用民众的战死,来换取自己的君主地位和统治。豳地的戎狄薰育族经常来侵略周部族商代占卜 周易,要夺取财物,古公亶父就主动送给他们。后来又来侵挠,要夺取土地和人口。人民很愤怒,拿起刀枪要奋起反击。古公亶父说:“民众拥立君主,是想让他给大家谋利益,现在戎狄族前来侵犯我们,目的是为了夺取我们的土地和民众。民众跟着我这个首领或跟着他们的首领,同样都是生活,有什么区别呢?如果民众为了我的缘故去打仗,牺牲民众的父子兄弟,却让我做你们的君主,我实在不忍心干这样的事情”。于是,古公亶父帶领着族人离开豳地,度过添水、沮水,翻越梁山,一直迁徙到岐山之下膴膴周原。幽地的人扶老携幼,跟着亶父来到了岐下,附近邦国闻听此事,认为古公仁厚,纷纷归附,使周国人数有几千或万余人。
商代遇事先占卜,公亶父定居哪里同样要先占卜。占卜用的龟纹指向那里就要在那里定居。《周易》升卦第四十六:“王用享于岐山,吉,无咎(jiu)”。《象》曰“王用享于岐山,顺事也”。意思是周太王迁岐“休养生息”时是考察、占卜,龟纹从崛山指向了周原,祭祀后,出山定居周原。
《岐山县民国志》载:“太王迁岐处在今崛山沟郑叉口东北,据父老传说:该处树木丛生、枝不横出,为周时太王迁岐经过之路。按《诗大雅绵》篇载:柞棫拔矣,行道兑矣,朱子集传:拔高出貌。兑,通也,谓树木高耸不碍人行,道因以通达。父与老传说相符”。清乾隆四十一年知县平世增、四十三年郭履恒、教谕蒋兆甲编撰的第四部《岐山县志》载“郑叉口东北,该处树木丛生,枝不横出,为周时太王迁岐经过之路”。麟游县志载商代占卜 周易,周太王由邠迁岐时,“至于岐下”“集结于岐北高山地带,休养生息,始南迁周原,定都岐阳”。 清咸丰壬子年举人、后登进士的前任工部屯田清吏司主事、本县落阳里人张殿元编撰的清光绪十年岐山县第五部县志载,周太王迁岐“郑叉沟、砍柞棫”。是说周太王迁岐后,先在岐山北面的高山崛山下的郑叉沟“砍柞棫”“休养生息”。这四志指证了周太父由邠迁岐的第一落脚点在岐山崛山沟内的郑叉沟老“崛山洞”。崛山是周人崛起的山脉。
现全国唯一的“周太王陵”在岐山县京当镇箭括岭脚下的岐阳村。
本站声明 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