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本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经典 > 国学启蒙 > 正文

    龙口市润新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龙口市润新小学

    为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依据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以《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为指导,从经典诵读、传统节日、历史名人、家乡文化四个方面开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广大学生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领略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精髓、璀璨夺目的智慧结晶、异彩纷呈的文明积淀,从而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为培养具有民族情怀的合格公民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以经典诵读为抓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华,是人文精神的底蕴。诵读国学经典可以激发学生们对中华优秀文化和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

    (一) 开发经典诵读课程,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易经•蒙卦》:“蒙以养正,圣功也”。告诉我们:启蒙重在“养正” ,果行还须“育德”。古往今来,中国传统教育已经表明,诵读经典是最好的养正手段。据此,我校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及规律,按照不同学段,筛选诵读内容:一、二年级选取“三、百、千、弟”作为主要诵读内容;三年级则选取《论语》前十章作为主要诵读内容;四年级选取《中庸》有关章节作为主要诵读内容;五年级则以《大学》作为主要诵读内容。师生在经典诵读中,受到了文化熏陶,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我校开发的《小学国学启蒙》校本课程,荣获山东省首届特色课程二等奖。经典诵读课题研究荣获山东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二)探索经典诵读策略,创新立德树人方法。

    为实现“以文化人”、“知行合一”的课程宗旨,学校积极探索经典诵读策略,创新立德树人工作新思路。

    1.美化校园环境,营造环境育人氛围。

    韩愈曾说“耳濡目染国学启蒙读本经典诵读内容,不学以能。”学校注重全方位营造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按照区域位置精心规划文化内容。在“润新林”和“国学长廊”内,张贴了选自《论语》的国学经典名句;在楼梯台阶的立面张贴了有关君子论述的名言佳句,取名为“君子之道”;在每层楼的连廊处分别设计了“中华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和“民族英雄”展区;在每个楼层的走廊里规划了“传统文化长廊”,按照“孝德、礼仪、诚信、仁义”四个主题分别张贴了经典著作中有关的论述原文及译文、名言警句、名人故事、学生践行经典的感言及相关图片等内容,图文并茂,引人入胜。孩子们徜徉其中,品读经典,学习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滋养,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学校还利用校园广播这一平台,每天早晚、课间,循环播放经典内容。无声的环境与有声的广播相得益彰,为环境育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创新实施策略,践行知行合一思想。

    首先,上好校本课程。我们创建了多功能数字国学体验馆,开发了丰富多彩的诵读体验课程,并创造性地把游戏、故事、绘画、表演、吟唱等形式引入到经典诵读中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其次,利用学科整合。语文、品德、音体美等课程都蕴含着许多经典教育素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国学启蒙读本经典诵读内容,打破学科界限,有机渗透经典诵读教育,真正实现了全科、全员育人;第三,坚持活动育人。学校每年清明节期间,隆重举行一届经典诵读成果展示周活动,内容包括朗诵会、吟诵会、经典故事会、演讲比赛、历史剧和课本剧表演、知识竞赛、百家讲坛等,力求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传承经典、学会做人。重阳节期间,开展孝德少年系列评选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积极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第四,家校携手践行经典。学校注重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家校携手诵读经典、践行经典。我们先后开展了“我陪父母读经典”活动、“最美孝心少年”评选活动、“良好行为习惯共同评价”活动。孩子们把经典诵读的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人人争做少年君子。

    国学启蒙读本经典诵读内容_国学诵读启蒙读本经典内容摘抄_国学启蒙经典诵读丛书

    3.创新评价体系,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学校坚持诵读与践行相结合的原则实施评价,一是坚持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主要分为年级、班级和个人等形式。在班级层面,老师们组织孩子们自编自导国学情景剧、课本剧、历史剧,让孩子们穿越时空,化身古人,感受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每个班级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班队会,探讨经典诵读对个人成长的促进作用,组织学生对自己一学期来的思想、行为表现做出客观评价。在年级层面,利用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和节庆日等时间,级部定期组织国学演讲、国学征文、国学擂台赛等展示活动,对表现好的年级和班级颁发流动红旗。二是坚持过程性评价。针对每个学生,建立实行“经典诵读小博士等级”认定制度。按诵读内容和德育目标不同分成一到十级,学生每达到一级,就颁发相应的证书。每学期末,各年级逐一对每个学生的诵读和德育目标落实情况进行认定,按认定结果颁发证书。有效的评价机制,使孩子们的诵读热情空前高涨,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培育学生民族情怀。

    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具有独特的德育价值。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是弘扬传统美德、培育学生民族精神的优秀载体。加强对青少年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我国传统节日的生存现状以及对民族未来发展的影响,将有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文化自觉意识,激发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自觉地承担起保护、传承和创新传统节日文化的重任。

    (一)开发传统节日读本,系统了解节日文化。

    学校将传统节日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多种渠道开发创新节日课程,创编了《我们的节日》读本。该读本精选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六大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详细介绍了该节日的起源、演变、传说、习俗、食俗、诗词等文化内涵。读本为学生系统了解节日文化内涵提供了有效参考,为学生架起了一座了解传统节日、感悟民族文化、继承民族精神的桥梁。

    (二)建立节日教育体系,增强节日教育针对性。

    学校根据每个节日的内涵确定了教育主题,制定了教育目标,规划了实践活动,并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将节日教育渗透到每个学段中,形成了节日教育体系。如:春节,在辞旧迎新、普天同庆的喜庆氛围中,对学生进行体验亲情、孝亲敬老、感恩亲人,学习传统礼仪、热爱传统文化的教育。元宵节,在憧憬未来、期盼祝福的美好畅想中,对学生进行体验幸福、分享亲情,牢记使命、担当责任的教育。清明节,在慎终追远、缅怀先烈的民族情怀中,对学生进行缅怀先烈,珍惜幸福生活,祭祖扫墓,体验家世亲情的教育;借清明节祭祀祖先和亡故的亲人之际,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端午节,在人们深切缅怀屈原的日子里,培育学生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形成浓郁的家国情怀。中秋节,在团聚赏月、享受亲情的团圆时刻,对学生进行亲情分享、感恩长辈,强化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参加劳动、庆祝丰收,体验劳动的快乐的教育。重阳节,在登高望远、祝福老人的体验中,让学生形成尊老爱老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三)创新节日教育方式,增强节日教育实效。

    西汉教育家刘向说:“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学校结合节日特点,探索出了以体验为主的七种节日教育方式,并精心设计了有针对性地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体验,增长知识,丰富情感,养成品德。

    一是调查访问。学生通过走访调查、查阅资料等形式探究传统节日的起源、演变、传说、习俗和诗词等,在此基础上写出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二是主题班队会。通过召开班队会,让学生分组汇报交流撰写的调查报告,整体感知节日内涵。三是送节日祝福。清明节为逝去亲人点一支香,为革命烈士做一朵花;端午节为亲人做一个端午香囊,包一串端午香粽;重阳节为亲人做个礼物;春节为亲人做道菜活动,元宵节为亲人做花灯活动;中秋节为亲人做月饼活动。四是演讲比赛。通过讲故事、演讲等方式传播传统节日知识,培育民族情怀。五是经典诗文诵读。每年清明节期间,学校隆重举行一届清明经典诗词吟诵会,学生们通过诵、吟、演、唱、画等多种形式体会作者的情感、诗句的美妙、中华文化的魅力。六是歌曲演唱比赛。每年重阳节期间,我们隆重组织孝德感恩歌曲合唱比赛,学生们在优美的旋律伴奏下,在充满童真的甜美歌声中,体会人间真情,感念父母恩情,珍惜幸福生活。七是写作感悟。写一写家乡过节的风俗、习惯,介绍家乡的节日饮食特色以及节日食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感受到节日反映的优良民族礼仪、高尚的民族情感、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油然而生。

    (四)学科渗透节日教育,体现一体化育人机制。

    1.在语文学科中渗透节日教育。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主要选择和挖掘传统节日中那些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的、适合学生们学习探究的语文素材,让学生通过收集、阅读、交流等途径方式,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感悟民族精神,培植热爱母语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如:结合清明节指导学生收集古人描述清明时节的诗词,收集阅读革命先烈为国捐躯的历史故事,了解中国人民千百年来每逢清明节怀念先人、纪念先烈的传统习俗;结合元宵节组织学生猜灯谜、创作灯谜,感悟中国语言文字的精妙绝伦;结合中秋节感悟人们“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浓浓乡情……

    2.在思品学科中渗透传统节日教育。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学习《我们的民风民俗》这一内容,有利于学生在了解自己家乡风俗的基础上,领略各民族的风俗特色,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3.在艺术学科中渗透传统节日教育。艺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熏陶以及智力的开发等具有重要价值。比如:在学习《五月端午》这一内容时,结合传统节日的风俗人情,通过多种方式的感悟、体味、练唱、表演,有助于学生学唱歌曲的同时感受端午节日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各种活动的开展,一方面让全体学生了解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内涵,提高了学生的人文修养,另一方面拓宽了德育的空间,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了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实施。

    三、以历史名人为典范,培育学生高尚人格。

    中国这片神奇的热土养育了许许多多中华好儿女,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构成了一股股流淌不息的爱国热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奔波,甚至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这些历史名人本身就是很好的教育资源,学校以历史名人为典范,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培育高尚人格。

    (一)开展“讲述名人故事”活动。

    各班级发动学生利用书籍、报刊、网络、影视等渠道广泛搜集整理名人事迹,并通过手抄报、黑板报、校园广播、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历史名人知多少”、“讲述名人故事”活动。学校定期开设名人大讲堂、举行讲名人、学名人演讲比赛、作文竞赛等活动,广泛宣传名人的生动事迹,用具体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让学生从历史人物的成长过程中了解人生,感受先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汲取精神力量。

    (二)开展“探寻名人足迹”活动。

    学校充分调动家委会的力量,利用寒暑假、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探寻名人足迹”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走进历史名人的家乡、故居,实地了解名人生活时代的艰苦、成长过程的艰辛以及取得的辉煌成就。通过研学让学生感悟历史名人立志勤学、自强不息、奋勇进取的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国学启蒙读本经典诵读内容_国学启蒙经典诵读丛书_国学诵读启蒙读本经典内容摘抄

    (三)观看“名人影视作品”活动。

    学校每学期都精选一些以历史名人为题材的电影、电视剧、专题片、微视频等影视作品,推荐给学生浏览观看,让学生亲身感受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高尚品德和感人事迹。通过观看历史名人影视作品,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给同学们提供了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同时,还让学生在影片中潜移默化的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把教育融入生活,植根心灵。进而肩负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神圣使命。

    (四)开展“寻访家乡名人”活动。

    美丽富饶的龙口大地以其深厚的人文底蕴培育出了一位位爱国将士、民族英雄,如:张万年、任常伦、徐镜心、徐福、高玉宝、曲波等等,他们的事迹在龙口大地乃至全国广为传颂。他们身上具有的浓郁的家国情怀和英雄气概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好资源。围绕“寻访家乡名人”活动,学校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实地参观、撰写报告、资料展览等形式,将家乡名人的事迹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崇高民族气节、爱国热忱形象地展示给学生,点燃学生们立志的热诚,树立坚定的信念,激发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四、挖掘乡土文化资源 培养热爱家乡情感。

    具有独特地方风味的家乡文化,是当地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遗产,作为文化传承主渠道的学校教育,有责任挑起传承本地文化的责任,让学生在了解本地文化历史和风土人情的同时,接受文化道德的熏陶和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感。学校高度重视乡土文化的开发、收集和整理工作,并有机将它们引入课堂,引入社团活动,引入综合实践活动之中。

    (一)开展“探究家乡文化,热爱最美龙口”主题实践活动。

    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展了以“探究家乡文化,热爱最美龙口”为主题的实践探究活动,先后确立了“黄县窗染花、面塑、剪纸、美食、特产、老物件、古建筑、葫芦烙画、家乡名人和家乡英雄”等十大探究主题。全校学生在班主任和家委会的组织下,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划分了若干个小组来寻访、了解、学习自己家乡的灿烂文化。学生们走进具有浓厚民俗风情的西河阳村和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庵夼村,了解独特的古村风貌,提升人生底蕴;来到龙口湿地公园民俗博物馆、市博物馆、徐福祠等展馆,了解龙口历史、探寻文化渊源;走进龙口粉丝加工基地和兰高草莓种植区,探究龙口特产,感受新龙口的发展;走访非遗文化传承人,学习、传承家乡民俗文化。学生们把活动的收获与感受以研究报告、实践案例、手抄报、宣传画、作文等形式展现出来,以记录家乡的美丽。民俗之寻、名人之访、乡村之约、红色之旅……,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二)开展“学传统技艺,做文化传承使者”活动。

    为了弘扬传承家乡文化,给学生创设一个体验学习家乡文化的机会,学校充分挖掘各种资源,开设了近二十个以家乡文化为主要内容传统文化社团。体育学科开设了抖空竹、竹竿舞、跆拳道、六合螳螂拳等项目,音乐学科开设了腰鼓、口风琴、吕剧、山东快书、舞蹈等项目,美术学科开设了面塑、葫芦烙画、窗染花、剪纸、陶艺、彩绘、衍纸等项目,数学学科开设了魔方、华容道、七巧板等项目,语文学科开设了书法、吟诵、朗诵、成语、诗词等项目。学校为每个社团配备了由专业教师、民间艺人、非遗文化传承人组成的专兼职社团辅导教师,每周五下午活动一次。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民族传统技艺的产生、发展和现状,体会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树立起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培养爱国爱家的情怀,增强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到专业教师、民间艺人、非遗文化传承人的高超技艺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来自于勤奋的努力、刻苦的钻研、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持之以恒的坚守,增强了学生们奋发图强学习、扎实认真做事、严谨朴实做人的意识。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学生们了解家乡文化、传承传统技艺搭建了广阔的舞台,满足了学生个性的特质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增长知识,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并外化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具体行动。

    育人为先,立德为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德育价值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今后,我们要充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给学生注入正能量;要把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带进课堂,使德育做到生动有趣、寓教于乐,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注入内化力。

    本站声明 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学习参考。

    相关文章
    龙口市润新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龙口市润新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语文、品德、音体美等课程都蕴含着许多经典教育素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打破学科界限,有机渗透经典诵读教育,真正实现了全科、全员育人;第三,坚持活动育人。...
    基于传统文化的学校礼仪教育行动研究:开题

    基于传统文化的学校礼仪教育行动研究:开题

    鉴于此,我们确定把“诗”“礼”两项作为我校“国学启蒙教育”的主要内容,同时,传授民族传统技艺。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选定《日有所诵》、《声律启蒙》、《三字经》分别为一、二、三年级的国学启蒙教材。(...
    <strong>抚州市临川十二小国学特色班:传承中华优秀</strong>

    抚州市临川十二小国学特色班:传承中华优秀

    在每周一早上升旗仪式上,临川十二小全校学生会进行一次集体经典诵读,还有每天的早读课,各个班级都会安排10分钟国学经典诵读,或教师带读,或学生齐读,或自由诵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们在多次经典诵读中,不断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