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提起鲁迅,除了想到他的文学作品外,很多人对他的印象应该还有爱骂人,很狂妄。但是,青出于蓝未必胜于蓝,鲁迅先生还有一个比他更狂的老师。当别人问起这位老师对胡适的意见时,他说“不配谈”。被他骂过的人也有很多,包括清朝的皇帝、慈禧太后、袁世凯等人。
l 他就是章太炎,是我国近代国学大师,民主主义革命家、思想家。他培养出了很多弟子,大部分都是民国时期教育界、学术界的著名人物,如黄侃、钱玄同等人。
l 1929年,上海《时报》给当时在文化界响当当的大人物们做了一个排名,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章太炎。他始终是民国历史上的大腕,无人能撼动他在国学界的地位。
01国学泰斗,以学问立世
l 章太炎,原名章炳麟,后来因为仰慕清朝初期三大思想家之一的顾炎武,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他于1869年出生在浙江余杭的一个书香家庭。
l 从他的曾祖父起,章家就特别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和文化的传承,甚至还在家里建了一间藏书楼。章太炎的父亲曾担任县学堂的训导,以教学为职业,后来又专门在家里辅导儿孙学习。章太炎在父亲的教导和兄长的影响下,早早就开始了识字启蒙。
l 除了父亲,还有一位对章太炎影响很深的人,就是外祖父。在他九岁时,外祖父就开始辅导他,对他进行系统的文字音韵学教育。祖孙俩在小书房里常常一呆就是一天。久而久之,读书破万卷的章太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历史观国学人物章太炎,拥有一腔爱国情怀。
l 16岁时,章太炎已经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了,他决定去参加县试,这也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却在考试过程中突发癫痫病。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参加过任何考试。
l 这无疑给了章太炎一个机会,让他可以心无旁骛,毫无功利心的读书。这个特殊的机会可能让清朝少了一个举人,或者是进士,但却成就了章太炎。无用之用国学人物章太炎,方为大用。短短几年时间,章太炎就对一些经史典籍,有了相当深刻的理解,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倾向。
l 1890年,章太炎的父亲病逝。他遵父亲的遗训到了清末著名文学家、经学家俞樾的门下求学。名师出高徒,在追随俞樾八年里,章太炎的学问有很大的进步。他还编成了两本书,一本是《膏兰室札记》,另一本是《春秋左传读》,奠定了自己在学术界的地位。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75%
本站声明 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