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美术馆开了一个八大山人的画展。
周末的时候我正好有时间,就想着带孩子一起去接受接受艺术的熏陶。
开车去美术馆的路上,孩子问我:“爸爸,八大山人是什么呀?”
我之前也没看过八大山人,但为了在孩子面前保持一个有学问的家长形象,厚着脸皮回答。
于是,我咳嗽两声,故作学问地说:“八大山人嘛,就...就是八个画家。”
孩子又问:“是哪八个画家呀?”
这回可不好编了曹伯韩.国学常识,我只得搪塞地拍了拍他的脑袋,说:“等你到了,就知道了。”
可谁知到了美术馆,看到门口大大的介绍,我才知道,原来八大山人只是一个别号,画家的本名叫做朱耷。
孩子看了半天,也没找到八个人,又顶着懵懂的表情问我:“爸爸,是哪八个人?”
这一刻我真是十分羞愧,急忙认了错,以后绝对不能不懂装懂了。
回家后,我立马决定,要恶补一下我的中国文化。
一方面为了以后不在孩子面前丢脸,另一方面我觉得我也真该了解了解基本的文化常识了。
于是,我打开手机,去各大网站搜索文化常识书籍,一下就被评论触动了。
本着要提升文化素养的初衷,我打算试一试读他们推荐的《中国常识》这套书。
拿到手,有分量的五本书。
没想到翻阅之后,真的是醍醐灌顶,从文化、国学、书法、建筑、历史各个领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
我本身是历史爱好者,但一直对中国历史上南北朝的复杂情况,弄不清楚。
拿到书,我就迫不及待地翻开其中的历史常识。
里面不但讲述了东晋十六国的历史,还介绍了许多名人故事,像成语“闻鸡起舞”、祖冲之与圆周率,还有像王羲之、顾恺之等名作大家。
读完不仅帮我补齐这块历史短板,还长了不少文化见识。
每天上完班,没事的时候,我就爱拿起这套书,读读中国文化。
前几天,又带孩子去浙江玩,路过绍兴的曹娥庙。
里面有座碑文,孩子问我:“爸爸这些字是谁写的啊?”
我想起书法常识书里的内容,开口就来:“原本呢,这是东汉年间人们给曹娥立的碑,后来因为战争就丢失了。现在这块呢,是北宋的时候,王安石的女婿蔡卞写的。”
孩子听了,非常认真地点了点头。
那一刻,我的文化自信终于又回来了!
真心觉得每个中国人,都该去学习学习《中国常识》。
少喝几杯咖啡,少抽几包烟,买套书,真的值得。
定价370元,优惠价只需149元。
提升文化内涵,补全常识漏洞,做博学的华夏子民。
点击图片,立即购买▼
包罗万象,条理分明
你所需知道的,这里都有
《中国常识》的涉及面之广,让人不能不叹服。
当时选常识书,我最看重的一点,就是全面。
比如选中国历史的常识书,就一定得包含中国上下五千年。
这本《中国历史常识》,从史前猿人一直讲到新中国成立前,除了历史故事外,还分析了政治、地理、社会、文化。
面面俱到,应有尽有。
除此之外,书里还归纳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演变。
像谈到中国的土地制度时,就从最初阶段的氏族公社公有;西周、春秋时期的天子贵族私有;两汉时期的全归皇帝所有;再到魏晋南北朝国家政府经营......
读完让人瞬间觉得条理清晰了不少,也好记了很多。
真不愧被海内外读者盛誉:“一本书让你读懂五千年中国史。”
另外,像《中国国学常识》,也是包罗万象。
它在帮你扫盲的时候,还能给你建立了一个系统的国学框架。
以前我读国学,多读的是《四书》、《诗经》,按照个人偏好东捡一点、西捡一点。
翻开这本书,我才真正觉得自己入门了国学。
全书模块分类清晰,对经学史学、地理古玩、诸子百家、佛学理学、诗词歌赋、小说戏曲、古代科学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读完感慨,原来国学的领域如此辽阔。
作者曹伯韩先生在书里写道:“初步研究国学,不能做局部的精深研究,而应当涉猎各方面,做一全盘的鸟瞰。”
将这本书作为国学的敲门砖,确实相当不错。
点击图片,立即购买▼
善序事理,慎思明辨
不仅学知识,还有用知识
《中国常识》不仅样样俱全,而且看问题的角度也十分独到。
比如,在《中国文化常识》这本书里讨论了一个财产分配的问题。
纵观中华上下千年历史,一直在提及“大同”一词。
从两千多年前孔子的《礼记》,到距今两百年的龚自珍的《平均篇》,中国传统文化都在宣扬这个美好的理想。
书里并不仅仅介绍了这些常识,更表达了他的看法:“大同”是不实际的。
那样完全的平均,只发生在人类历史上的原始时期。
那时候,人们没有个人观念,没有私有公有的区别。
一个人用一个东西,并不是说这个东西是这个人的财产,而只能说这个东西暂时附属于他罢了。
可是后来,人们有了“我的”和“你的”区别,经历了氏族家族的时代,开始了区分疆界财产。
于是,随着历史的进程、文化的变迁,社会关系反而越来越远离“大同”。
除此之外,吕思勉先生认为现在的经济形势,和之前也大不一样。
我国经济已与世界经济息息相通,劳资经济不仅在国内,还在国外。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流通,文化种族民族的不同,世界变得比之前几百几千年更加复杂了。
想要在今日实现大同,更是难上加难。
书里说:今日,不可不知道昔人所走的路,是一条不通的路,不能再将其奉为金科玉律。
读完这套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了解中国常识,不仅是要知道常识,更是要在通古博今之中,学会自我思辨。
读一段史、一段话的时候,不是完全一股脑的背诵、吸收。
需要对前人流传下来的文化道理,借鉴它好的方面,也要辨析它落后的地方。
我发现,读书的时候,跟着作者老师对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在不知不觉中也提高了我看问题的高度和见解水平。
许多困惑多时的疑问,在读这套书的时候一下就解开了。
名士夙儒,匠心之作
随时拿起就读的科普读物
《中国常识》这套书,还有一个特别吸引我的点,就是它的作者全部都是权威大师。
我一直认为,文化类的知识一定要跟着领域的专家来学习,不然很容易就学跑偏了。
像《中国历史常识》的作者吴晗,他是中国历史学家,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他的稿件对史学界乃至现实生活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在这本书里,他从远古社会写到近代中国,他不仅写史,还评史。
就像对世人唾弃的隋炀帝,他认为历史学家把隋炀帝开辟运河一事也算作隋炀帝的暴政之一,而忽略了运河修成后在经济上的巨大价值,是不太全面的。
还比如《中国建筑常识》的作者,那更让人熟悉了,是建筑史上有名的伉俪,梁思成和林徽因所著。
梁思成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曹伯韩.国学常识,与林徽因一同开创了中国古建筑研究体系。
里面的文章,都是他们跑遍了全国各地,奔波了十余载,费劲千辛万苦写成的。
更不用说《中国国学常识》的曹伯韩,
他是国学的泰斗人物,担任《自学》杂志的月刊主编,编撰了《中国文学的演变》、《通俗文化与语文》等二十多部科普读物。
他的这套国学常识,已出版传承了70余年。不仅涵盖经史子集,还谈及了国学中的科学艺术,讲述天文历法、科学医药的故事,包罗万象,无所不有。
专为国学爱好者编写的科普书籍。
《中国文化常识》的作者吕思勉先生,也是被不少史学大家推荐过。
著名史学家严耕望说:“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还有这本《中国书法常识》,我以前完全不懂的书法作品,读了之后,也能在看到朋友家的挂画、博物馆的书法、景点的碑林的时候欣赏谈论一二。
读《中国常识》,真的会让人的谈吐、气质、思想变得不一样。
我非常感谢这套书,说让我脱胎换骨也不过分。
书架上摆上这套精装厚本书籍,不仅大气,还增添了不少文化气息。
删繁就简、按篇归类的常识故事,随时拿起五分钟就能学完一个知识点。
在这个信息爆炸、忽视文化的时代,重新安静下来,听一听国学大师们,是如何谈论中国文化,是何其难得和必要。
有幸的是,这套书读起来也不像读论文一样吃力,作者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就把专业的知识讲清楚了。
不需要高深的文化素养,不需要对专业领域的深度了解,无论您是想了解中国常识的初学者,还是对中国文化有研究的爱好者,相信您都能从此书,获得收获。
内外双封,精装5册。定价370元,优惠价只需149元。
如果您也想要了解中国常识,请相信,这套书是您的好选择。
点击图片,立即购买▼
本站声明 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