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彩与水泥路
—给侄子的一封信
新龙侄好:
首先为你祝贺,《宣和四年》这本书我正读,纪委这边工作忙些,没啥大事,细活会议很多,留给自己读书的时间很少,带到出差的途中忙里偷闲读读,也打扰着写不成啥,读不快书。满V盘都是写成半茬的东西,读出深味还需要一些时间。总体觉得这本书的历史趣味,文化视角,当代眼光,场景想象等方面都是很到位,达到用自己的心灵和直角与古人对话,用自己的生活感受去体会古人的喜怒哀乐,感受历史人物所处的复杂环境,以人之常情揣度他们隐秘的内心世界,帝王将相,乱臣贼子,在你的笔下,变成鲜活的形象,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权谋、无奈、深情、残暴和血腥,阐述历史的眼光和提醒时代的深刻,如此老辣,一下子让历史活跃起来。
我自小最爱读历史小说,那时的农村书很少,《说岳全传》和《封神演义》《三侠五义》就是最早接触的课外书,另外村子里每年要唱两次秦腔戏,《大报仇》《金沙滩》《破宁国》这些历史故事戏曲,让我自小知道有那么一群忠奸鲜活的古人,就在这块地域上生活与战斗,对历史的感兴趣,也是从这些书里和戏里感受的。就读一中,高二进文科班,语文和历史最爱学,高考时最后一道压轴题:评述汉武帝的政绩?就占了爱学历史的光,得了高分,折合了英语的低分,才跳出农门。反正课外课内不停息读书,就糊里糊涂地工作了。也许是历史的导引,人要学忠臣,分清是非,很幸运的混到今天。其实是几十年干了同一件工作,就是分清是非,与人为善,法有界限,坏心不揣,各领其责。各种苦和刁难都受过,不高兴了吼段秦腔,把自己哄高兴,继续愉快地上班,静静地忍受,静静的思考,静静地琢磨,静静地写作,也静静的收获,也学历史体会那些历史人物的功劳。
工作太忙,闲余时间太少,主要在下班同志走后,端盆热水,把脚泡上,看书或者和键盘说话,经常半夜回家,最怕不得已的应酬和喝酒,多数是家乡老乡和朋友,我来武都时间短,公事又是老业务,干了几十年,从村里到省城都干过,犯错误的方式也不外乎那几种,加上我把中纪委笔杆子高波的几本书系统地学了一遍,对党纪的精神内涵理解更深,工作很快是适应的。最怕就是浪费时间,除非我招呼人,很少参加场合,目前已经不爱聚会吃喝,啥都不如吼一段秦腔,最舒服。看书困难主要爱喜马拉雅听书,先买后听,买来浏览一下,就开始听,听到好处就翻书勾画记号。听书最美,一边锻炼、走路、洗脸、吃饭···都可以听,听了好多书,最近又听中共党史任志刚的《天机》,买来《为什么是中国》《为什么是毛泽东》,毛泽东的传记我看了好几种,但这本书太美了,讲的都是历史实情,换个角度和实际感受体会毛泽东,那才是伟人走过的路,而且踏着露水的清新的路,不是蒙尘的文件上的路,毛泽东思想的脉络才清楚实际起来,毛泽东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千古伟人,每一步都是他透析历史、把握现实中走出来的,而且就根植中国、适应中国,并不是从洋人那里学来的,洋人给他没带来多少好东西。为了调试到大家适应的味口,毛主席把自己的思想和悟道让共产国际看去顺眼,穿个洋人的衣服,其实中国革命就是他现实地一场战争又一场战争赢过来的,实践成败的感受和理解,一场教育接一场教育的苦口婆心解释,大家才“跟着走”出来的胜利,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历史智慧的集大成,中国军事智慧的集大成,继续适应中国、一用就灵。
《宣和四年》大环境下的宫斗和权谋,一个开化大时代结束时的点滴。其实皇帝和大臣的相处史,就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史,秦以前国王和大臣是共和的,宰相走进大殿来、礼毕就有个座位坐下谈事,秦以后就是跪着或躬身站着了,当然权臣列外;汉代武帝杀伐决断,好多宰相被处死,那时把天兆、玄理、天的感应、奇遇、公羊传的好多儒家经典充满奏章,三国魏晋时代战争使得官员关注现实,唐宋的官员已经面对现实和预见未来,挖古论理的习气已经改型,奏章都是解决现实问题和未来的影响,帝王也宽和起来,和大臣可以平心讨论,基本上就是解决现实问题策略,并注重对后世影响,思想开放,科技发展,文化发达,创造多多,已经接近现代的专业技术务实推进工作的官员。元朝面对人心惶惶的偌大江山,一直在文武治理之间摇摆,崇拜武力又忌惮文化,不放心文化又不得不用。奏章多是攻城屠地的军武大话。明清又回到秦汉代的老路上,挖古缠理,不重实际,官员动辄犯法,语不投机就会构陷治罪。所以读宋史压抑少,官员多能言论结集。康熙、雍正和乾隆的三朝元老、大学士张廷玉竟然谨慎到抄家时没写一词一语,书上也没有一批一字,可见言论的控制到何种地步?穷兵黩武,精神禁锢,思想落伍的大时代,落后挨打,已成必然。
我也爱读宋史,自小从乡村秦腔庙会戏里就感知到的宋朝故事,《辕门斩子》、《金沙滩》、《下河东》、包公戏多《铡美案》等等,反正怎么宋代的戏曲最多,而且唱词有意思,打仗戏和家庭混合戏多,而且赵匡胤弟兄建立的大宋祖制温和,用一杯酒就解决兵权问题,感觉那是个大气而轻松的时代,没有明清压得喘不过气的感觉,最近读金纲著的《大宋三百年》,买来书,做了好多记录,宋史是很情怀的历史,帝王怀柔,大臣文厚,书画味浓,德、智、体、法、文、画、科技等全面发展,动辄杀人的恐怖事件很少。最让我敬拜的鲜活角色是张齐贤这个人,少孤贫,爱读书,胸有远志,也就是张齐贤虽然贫穷,但很洒脱,很超脱,不耿怀小节。这个人最有活力,让人最感兴趣,年轻时候读多了书,自认为学富积厚,拦路献策,初叩仕门,很有个性。一日,宋太祖出巡至西京洛阳,张齐贤以布衣身份拦驾献策。宋太祖将他带回行宫,可到了宫里,张齐贤却吸着鼻子到处闻。原来时值中午,该吃饭了。张齐贤看到厨房有一大盘子熟牛肉,抓起来就吃,他好像还没吃饱,不看皇帝,只看厨房的牛肉,抓起来就给口里狼吞。
宋太祖走过来敲头:“我问你几个问题,看能不能回答上来?”他一个劲儿往嘴里塞牛肉,边塞边说:“皇上您问吧,问他的策略,他饿急了,其只顾吃肉,口里啃着牛肉,以手画地,条陈十策:一下并汾,二富民,三封建,四敦孝,五举贤,六太学,七籍田,八选良吏,九慎刑,十惩奸,这均是关系国家统一和富国强兵的大计。宋太祖认为其中4条可以采纳,张齐贤则坚持“十策皆善,不可废一”。见皇帝还是不允准,张齐贤竟与宋太祖争执起来,忘了自己布衣穷百姓身份,和皇帝大声争吵,气得宋太祖命令将士将其拖出行宫,丢入泥滩,难堪至极。毛遂自荐虽以失败告终,但宋太祖记住了张齐贤这个人,后来他对赵匡义说:“我到洛阳,只得到一个张齐贤。我不打算现在给他封官晋爵,让他底层再历练几年,将来此人可以当宰相辅佐你。”这就是历史典故“画地十策”的由来;争吵受辱之后,从此知礼好学。
宋太祖驾崩后,宋太宗点张齐贤录考京官,从政后的张齐贤,才体会献策和实干是两回事,宋太祖承认“画地十策”里四策可用,已经不易,政策落实、落细、见效才是不容易的事。才脱去了书生气,务实稳妥,不忽细微,纠正民弊,务行宽大之政,尽心为民,深受百姓爱戴。在军事上也是足智多谋,多次指挥抗辽,屡建军功。擒获辽军北大王之子等人,杀敌数百,俘获大量战马及兵甲,战后上奏捷报时,张齐贤把功劳多归于部下。身居要职,为政公道,为人宽厚,怀公直谏,都为国家利益考虑。
宦海沉浮中,张齐贤先后为相21年,在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均作出了贡献,且无疾而终,享年72岁。虽是文将,却是军事奇才,直率坦然,食量惊人,肯吃能干,宋朝大臣形象显然。拦驾献策,与皇帝争吵,如果在明清肯定成刀下之鬼,乾隆就凌迟处死了好多个说胡话的疯子。
宋代的文人个个人情味很浓,是个有趣味的时代,宽和理性,少有恐怖与血腥,那个时代法律、税务、民主、监督、经济、科技等等都有发展,文化人的尊重达到空前绝后。苏东坡贬官后的潇洒,出现贬官文化,而不是恐惧与屠杀。改变国家命运的却是残酷的战争,是战争实力,文化再发达也让没文化的几个蛮族欺负和灭亡,文化人到元代成了臭老九,低于妓女的位置,青楼、歌厅、妓院、茶园打工的高级文级文人多了,说书、戏曲、杂技、小说发展起来,此后文化成了调味品。文化是跟着社会意识主流转的,东西方都一样,只是阶段不同,表现方式不同。
清末民国的知识分子为了急于改变古老落后的旧中国,开始全面否定传统中国的一切,政治、经济、文化、习惯、甚至日常生活,还大力否定国民的人性,破旧反旧,推陈出新是时代需要,反了接近100年,全面学洋,视乎我们啥都不成,曾经流传在村庄里的故事、庙宇里的壁画都是坏透的东西,周礼孔孟都是坏人,几千年华夏历史是人吃人的社会。
改革开始,国门开放,老百姓秉持过日子、吃茶饭,管那么多事干什么,就喜欢望文生义,当然那个带美字的美国、带德字的德国,带英字的英国,带法字的法国,德英法是品德、英雄、法制都好国家;美国当然很美,去留学的人也穿着大干练、精神大变,就好着了不得;筹集全部家财,留学归来,家里经济已经竭尽全力,张口都是欧美的好;村庄里的传教士杜阴阳先生,家家杀鸡念经安土,念着古老的中国经,却羡慕外国的美。100年的穷困日子,没有人对文化、理论、制度、道路有自信。其实,最本质的是我们错过工业革命,经济落后,国无实力,沦落为挨打境地,历史上的确是政治、经济、文化无比辉煌的,已经积存宝贵的经验,经济不行文明自然就暗淡下去,“仓廪实而知礼节”,经济发展到吃不饱地步,何谈辉煌文明成就呢?谁听谁信呢?没钱就没有精神腰杆,自己都对祖宗不自信了,还能说什么?
前不久西安给学明定婚事,去了一趟韩城司马迁墓,游时很激动,提笔很沉重,司马迁当时的发言是值得赞美还是谴责,民族大敌匈奴当前,他为一个投降者辩护,大是大非面前怎样取舍情感。当然将门之后的李陵投降有他的忧伤,一个皇帝能站在投降者角度吗?难怪司马迁特定语境下“逆鳞”下狱,遭受宫刑。历史上激情过头的万言书多数是悲剧收场,文化人云彩里的天马行空,遇到了现实坚硬的水泥板,难免碰得血流。
脚踩在现实的土地上,瞅准眼下的现实路,看清前面的奋斗路,摸索未来的路,时而抬头看看天上的彩云和蓝天,勤奋工作,读书作伴,勤写提神,让己高兴,惠泽后代,就是件高兴的事。目前时代,人人都是作家,文人已经清高不起来了,不要让人嘲笑,已经不错。方方是偏激的文字被关注的网民抬到茅坑的,文化是彩云,风采万千,随风而变,容易吹起来,被人抬着的时候,要自己认清方向,不然落到茅坑还以为在豪华餐厅,历史上有不少被人抬上茅坑的人,是非辨析力是防止头脑发热的控温器。文化大成功的多是孤独苦难者,文王拘禁羑里出《周易》,屈原遭贬出《离骚》,司马迁宫刑出《史记》,孙子膑刑出《兵法》,曹雪芹十年心酸出《红楼梦》,陈忠实村居五年《白鹿原》···文化产品,沉下去才出成果。热情不小心是个自焚的火焰,文化领域的劫难常出于过头冲动。文人相轻,其实文人之间是相重相惜的,轻是政治参合的结果;谋个领导表扬了谁,就一下子打乱了文人的静水,相轻开始了。会写几句诗文,就觉得自己有经世之才,回天之力,济世之功,历史上的文祸也多在于此,屈原就投江以死了之,没带好头。文就文,政就政,各归其路,心态上分离开来,有政法一词,因为政和法不能分,没有政文一词,所以,分开政与文,就有好心态。
文化人,切忌侍才骄狂,偏激自封,任何人都要脚踩坚实的大地,不过你更爱欣赏天上的彩云,更辛苦,更付出,更受气,更让人妒忌而已。我写了好多不清高的宣传类文字,蜂蜜、苹果、洋芋、酸菜、橄榄、景区、古村、饮食,这些都是应该写的。台湾的这个柏杨先生,靠文字活了一辈子,86岁快临终却说出“不为帝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柏杨的话就只是个话而已;其实现实生活里,帝王也用不着你去赞歌,那有专门宣传机构呢。
我们业余人的文学就是说自己感受的心里话,或者自己读书精神的分享,人和树一样,都是要吸收水分、要吃饭的,都是有根系、有父母的。对国民人性的痛恨批驳,对欧美人性迷洋的膜拜,至今也没有把中国人改造成美国人。所以,有次你微信里发出柏杨的话,让你快撤除是有道理的,这个时代人人都是记者与发话者,吃饭砸碗、那个团体都不纵容。国家是块山河与人结合的实体,也不是天上漂浮的彩云,没有让几个文章指挥的国家。历史上文化人冲动起来,狂妄偏激坏事的还不少,建文皇帝听着几个学厚文士之言失去江山,光绪皇帝激情冲动的书生变法,只是一场血腥的文祸收场。
最近我看《中国文祸史》,几千年来,诗祸、文祸、字祸、言祸、谏祸一直充斥着浩瀚的历史。传说“仓颉造字而鬼夜哭”,历史上一字招祸,片纸灭族的事还不少,这是历史悲壮的一面,臣民的谏诤之言与皇权的怒斥之声交杂,杀人灭族的鲜血和亡国丧家的泪水混流,这些文祸的形成,帝王疑心偏狭一些,臣民不识时务一些,狂妄自大一些,迂腐玩虐一些,文人相轻一些,构陷落井一些,厄运冤杀一些。这与古代教育目的有关,“学优则仕”学会经文就想当官,唯一就这一条最光荣最正确的路;漫长的帝王时代,经济容量不大,需要的文官编制有限,不入仕则用场不大。就业成了巨大压力,就有拦路献策的狂人,各式各样的竞争,也与皇权要求精神高度划一有关,加之中国做皇帝的身份标准又不高,谋求发迹的人不少,发泄不满,叛国出谋,议政煽火,就有了大量底层文祸产生;司马迁等一些文臣与帝王面临的国家大政意识冲突,又是一类,杨修、解缙、杨慎等自作聪明、以揣测帝王大政、敢于直言以夸耀自我而出的文祸。杨修被杀、解缙埋雪而亡;杨慎一生流放,发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感叹。
清高是个很害人的东西,因为日子是用“柴米油盐房”硬东西组成,不是天上彩色的云,我工作时单位倡导做生意,也给单位办矿,种树苗、烧石灰,工作之余改善家庭收入,不是羞耻的事,吃苦精神是一个男人的标配,趁着年轻能吃起苦,不贪不贿不偷,靠吃苦挣点钱,生活就宽松点。我看学校门口摆地摊、买小吃完全是可以干的事,人万万不能把自己作虚飘。落不下来,就成清高空虚状态,文学把握不住其实是很害人的,我的同学里就有学生时被文学害糊涂的人。
我是个很现实也享受现实利益的人,学明就业的一年,要考热点专业的研,差几分没考上,想在北京就业继续考,我让接受西飞的录用先工作,工作了再说。好在听了我的话,三年来,勤奋肯钻,凡事不拖,去年提升成一个领域的主管,今年顺利按照公司专业要求,考上哈工大的研究生,又找了个当地的对象,房价不高,越现实就越上路,因为没有踩在飘飘的云彩上。
每次到礼县城,晨练最爱去的地方是红土山下西江祠,好像除了此祠,山顶其它庙里与我素无精神关系,五代相国、人称诗窖王仁裕的这个祠堂恰好冷门。有次进去,让那个没出息的小偷翻墙进去把进贡的菜油、蜡烛、水果和酒偷洗一空,看庙人正砌高墙、硬化地面。死后成神也是小偷都不害怕的善神,其它庙里不敢偷,就偷最下面的西江祠堂,文人有亲和力,小偷不怕嘛。也多次给那里捐点小款,也劝几个熟人家长,学生贪玩,学习不好,最好拜西江祠堂,先要教会学生看懂祠堂内的壁画,王丞相小时候父母早亡梦见人物云朵,兄嫂养大,也不爱学习,调皮捣蛋,有一天在西汉水(西江)边砍柴,梦见有神仙在江里洗他的肠子,梦后突变,勤学苦练,发愤图强,考取入仕。“西江洗肠”成为经典故事,学会洗肠,领悟就爱学习了,经我的玄虚讲解,几个去过的,只要悟懂得“西江洗肠”,娃娃都考入学府了。
每次拜访王仁裕祠堂,总爱看看他西江洗肠的壁画,给人很有启示:这个人,五朝为相,没染上最复杂五代时期的文祸,不偏不倚,诗文俱佳地寿终正寝,且皇帝赐碑,故里安埋,实属不易。尤其他少年“洗肠”的传说,洗肠:就是不断反思、自我剖析、自我批评嘛,估计“洗肠”是他一生的功课。一个大官活在朝代更换频繁的乱世时期,保全正寝,是不容易的事情。刀刃上走马,没有过人的内力,经得起诱惑,是不会安寝故里的。
文化受染太多,在复杂政治中是个缺陷,总想善恶两边,总想激浊扬清,发言忍不住是非分开鲜明,其实世间之事常常是善恶共存,浊清难分,所以自己也为此常常洗肠,洗肠是一种处世的哲学;好在,叔父一个吃瓜小吏,无权与利之争夺,顺势坦行,也无灾祸发生。
你的名字带龙,我就给你说点龙的事情,龙文化是华夏之根脉。龙既可以比喻一个人,也可以比喻一个团体,一个国家,一个世间运行着的事物等,其意广渺无穷。中国哲学之根源、群经之首的《易经》,开宗明义第一卦就是乾卦,讲述龙行世间的七种状态:潜龙勿用,见龙在田,跃龙在渊,飞龙在天,惕龙慎谦,亢龙有悔,群龙无首。深话浅说,就是一个人进步的几个时期和注意事项。潜龙期:潜龙勿用,就是潜伏下来发奋学习本领阶段;见龙期:见龙在田,就是基层田地锻炼、底层磨合期;跃龙期:跃龙在渊,经受大浪、波折;飞龙期:飞龙在天,提拔起来了,公示大家都知道了;惕龙期:惕龙慎谦,继续保持警惕、谨慎作风;亢龙期:亢龙有悔,脱离群众,意境就好像“亢”字的上面的一点,下面有人抬着、支撑着,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大海,就会犯错误,是唯一的一个凶险象;群龙期:群龙无首,就是一群领导平等聚会、达到一个层面,祥和相处。事物的一切混沌初开、阴阳转换,福祸跟谁,人事纷扰就从此端开始,从而演化64种观察的密码,384种存在状态。
现实遇到的事实比384要丰富得多,复杂得多。因为人活一世的道路多是生动具体的纠结和细节,没有细节,人类历史就变得枯燥、单调,读起来没有味道。人活一生、立世创业本来是充满激情竞争的,有其动人的画面。如果学不会调试自己,也就是有点乐观主义,常常把日子活成了灰色的、功利的、苍白的,枯燥乏味的,或者冲突、打斗成祸的结果。龙的七态就是把握基本的人生状况,理清历史的脉络,遇事才不必沉闷乏味而苦恼。
每次到阎良,总会花20多分钟去富平县看看习仲勋故居梦见人物云朵,尤其他在禁闭时期,给家人写信叮咛娃娃:要工作好,学习好,一切事情都要处理好。这个“一切事情都要处理好”太重要,单位同事、左邻右舍、上级下级、兄弟姐妹、父老乡亲···认认真真做事,低低调调做人,欢欢乐乐生活,压力再大,每天学会把自己哄高兴。自己高兴了,一家人就高兴了,部下也高兴了,工作就轻松了,干啥就顺利了。自己冷着个脸,部下紧紧张张,提防戒备,效率就好不到那里去。上班路上,照张照片,发发微信,写写感言,把自己高兴起来,再累也要展示洒脱的一面,没有人解决你遇到的愁肠,以最佳的角度对应这个现实的世界。
学明去年刚晋升主管,苦恼就来了,年龄大的一些人不听安排、拖延不干事。给我不好说他给母亲说,我怕孩子“亢龙”起来,多次主动电话沟通,解释给他:年轻人上升,年龄大的暂时不服是很正常的,尽管公司大面积换位专业年轻人,是知识新旧更替的时代需要,但作为老一层具体的个体,服从娃娃指挥,心里有个调适接受的过程,要求学明比以前更加尊重老一层,更加谦虚,更加低声下气,业务更加精益求精。出主意让他给老一层送去家乡的苹果,发去20箱电商苹果,当一个娃娃主管给长辈工友登门送苹果的时候,这些人的心结自然打开,乐干肯干开来,度过“亢龙期”。现实中有些人到哪里都能干好、干热火,有些人干啥都干的一团遭、干冷气。大小单位,当领队其实是付出很多的吃苦费心活,远没有百姓想象中的舒服。这几年查办案件,对问题官员的负面报道太多,视乎领导都在大吃二喝,实际上领导都是很辛苦的,白加黑,五加二是常态,疲惫不堪,积劳成疾也很多。
这几年抽在省城兰州办事当差,接触了好多事,也近距离接触了好多大领导,给别人做工作,实际上更多是教育了自己。公事干到一定级别,就图个心量,心量多大,福报多大,人如果心量不大,斤斤计较,其实干公事是很累的。
我网上买了几本《宣和四年》,送给了几个熟人。我也没啥服人的本事,就是稳实地干事,至今我自己的稿子,除了数据提供靠部下,其余都是自己写,自己过脑子。我这个年纪,还是要不断学习,不断洗肠,完全经验主义是吃亏的,好在我这个人喜欢学习,坐在厕所里也要看看微信新鲜才安心。好多事,要慢慢来,相信你有成“飞龙”的一天,我做梦都没想到还能在市府大楼有间办公室。快乐工作,乐观生活,业务创先,业余勤奋,把日子过实,人最怕把日子过虚、做空了自己。
原计划提笔是准备给《宣和四年》写书评的,由于自己史论水平不行,对这段历史把握不深,加之叔父给侄子的书写评,怕落个自家吹自家之嫌,也许是人到一定年纪,就老爱给年轻人劝良言、讲道理、传播过来经,写着就变成书信了,观点不对或者错漏之处理解为盼。
此致
敬礼
叔父:祁云
(2020年6月19日武都)
完
公众号ID
本站声明 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