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呼运廷
我们继续讨论归妹卦爻辞。
九四:归妹愆期,迟归有时。象曰:愆期之志属相婚配袁易经,有待而行也。
愆,《释文》:“愆,本或作衍。”又曰:“愆,马云:‘过也。’”《诗氓》:“匪我愆期。”《毛传》:“愆,过也。”愆期即过期。
迟,《释文》:“迟,晚也、缓也。陆云:‘待也。’有待而行。一本待作时。”
“迟归有时”,讲回来的晚了,没有像往常一样该回来的时间回来。
象曰“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讲伏羲是一个有志气有事业心的青年,在外做事,事情没做完不会罢手。
六五: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象曰:帝乙归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贵行也。
“帝乙归妹”一句爻辞,也见于泰卦六五爻爻辞。《集解》引虞翻曰:“帝乙属相婚配袁易经,纣父。”《纂疏》曰:“帝乙纣父者,《尚书多士》曰:‘自成汤至于帝乙’,哀九年《左传》:晋赵鞅筮得此爻,其言曰:‘微子,帝乙之元子也’,故知帝乙为纣父也。又《子夏传》曰:‘帝乙归妹,汤之嫁妹也。’《世本》:‘汤名天乙,故称帝乙’。京房《章句》载汤嫁妹之辞曰:‘无以天子之尊而乘诸侯,无以天子之贵而骄诸侯,阴之从阳,女之顺夫,本天地之义也。往事尔夫,必以礼义。’其辞未必传于上世,然亦以帝乙为汤也。又荀爽《后汉书》本传言‘汤有娶礼,归其妹于诸侯也。’”
汉代学者对帝乙的解释,已经有殷纣王的父亲帝乙和天乙成汤两种说法,二人相隔近四百年。
顾颉刚在《〈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一文中认为周易中“帝乙归妹”的故事就是《诗经大明》中记载的帝乙嫁女给周文王的故事。帝乙把自己的少女嫁给文王,又以有莘国之女太姒为女弟为媵,顾颉刚认为“自从太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鲁颂閟宫》)以来,商日受周的压迫,不得不用和亲之策以为缓和之计,像汉之与匈奴一般。”
《今本竹书纪年》讲,帝乙名羡,为文丁(托)之子,帝辛(纣)之父。
孔子说帝乙为商汤,汉代之后说帝乙为纣父,都是错的。我们讲归妹卦与嫁女无关,是伏羲回到了妹妹那里。归妹卦中的帝乙是东皇伏羲。王嘉《拾遗记》:“春皇者,庖牺之别号。所都之国,有华胥之洲。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春皇即东皇,也即屈原《楚辞》中的东君。呼子方圆图上,天干乙位在东方,传统天干五行乙为木为春天,所以称作东皇、春皇,又称太乙。伏羲王天下,称作帝。这是什么叫帝乙归妹。伏羲女娲传说中,伏羲居住在东边山上,女娲居住在西边山上,曾经合烟烟相交,曾经各自从山头上向下磙磨盘,磨盘相合。女娲之后的西王母又称金母。易经坤卦的坤字、乾字、夬字,都是汉字中为易经特造的字。坤字中的申字,原本指发光的闪电,有向祖先申告之义。呼子方圆图中,乙卯在东,庚申在西,正是天干乙木与地支申金相对的位置。向祖先申告,即面向东方太乙伏羲申告。
其君,传统解释都将这个“君”解释为“君夫人”,认为是帝乙之少女,嫁与文王为君夫人者。君就是君,君夫人就是君夫人。这个君,指的是男性,称男子为君,指青年时的伏羲。
袂,王弼曰:“袂,衣袖,所以为礼容者也。”《说文》:“袂,袖也。”此处以衣饰的局部袖子借代整个衣饰。
娣,称某男子的妹妹或妻子为娣,我们今天使用弟妹一词,或本应该是“娣妹”。在六五爻辞中指女娲。
“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是说外出的伏羲归来时,不仅仅是疲惫不堪,还是一身脏兮兮的样子。这是拿女娲干干净净的衣饰来对照伏羲在野外把衣服弄得很脏。
月几望,《说文》:“望也者,月之望也。”《尚书胤征》孔疏:“月大则十六日为望,月小则十五日为望。”阴历十四、十五黄昏之时,月几近于望日之圆。
“月几望”不是指月亮圆缺。
易经中有两卦讲到“月几望”,兑宮横排八卦紧挨的是中孚卦与归妹卦。我们在解释易经中孚卦时,会知道“月几望”本义是“不周”,与周相对。易经称周易,指追赶候鸟完成全程追赶后,完全完成了易经爻辞的图画文本。周易称不周,指伏羲、女娲二人追赶候鸟先后失败,未能够完全完成的易经。是说在归妹卦时,伏羲已经开始了观察候鸟的工作,已经走上了不同于母亲华胥氏观察树木植物制订十二生肖的路径。
伏羲是在最终创立易经之后,才被称为王称为帝的。
象曰“帝乙归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贵行也”。“帝乙归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是复述爻辞。“其位在中,以贵行也”,成为后世将易经六十四卦每一卦的第五爻称作帝位之爻位的又一依据。
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象曰:上六无实,承虚筐也。
郑康成注云:“宗庙之礼,主女奉筐米。士昏礼,妇入三月而后祭行。”传统解释为宗庙之礼,认为祭祀应由夫君和嫡妻举行,所谓“主女奉筐米”,认为这里却是兑女即媵妾承筐,显然不合礼制,所以会出现“无实”、“无血”。
我们解释归妹卦的开篇,已经首先解释了归妹上六爻辞。上六爻爻辞为我们说出了女娲、伏羲这两个人的名字,既是整体解释归妹卦六个爻辞意义的前提,也是考察整个易经体系的前提。
我们说归妹卦是易经发生史意义上的第一卦,在第一卦中,华胥(须)、女娲、伏羲三人,与创立易经有关的人物已经全部到场。
本站声明 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