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27日晚,应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邀请,北京大学哲学系王中江教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吴根友教授、北京大学宗教学系王颂教授、深圳大学国学院院长景海峰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龚隽教授、暨南大学高华平教授,六位专家学者在学术志和腾讯会议两大平台,分上下两场儒易风水知识讲座,举办了以“儒释道融通的历史经验与启示意义”为题的线上讲座。本次讲座由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院长陈声柏主持。海内外学界同仁共千余人次在线收听了本次讲座。
会谈中,六位权威学者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展开了“儒释道融通的历史经验与启示意义”这一议题。
王中江教授从中国哲学史的角度出发表达了思想的融通需要建立在思想的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的前提之下;在当下仍然需要重新去发挥自由、独立、开放、包容的精神,让思想多元的发展的观点。
吴根友教授从语言学考察出发,以“仁慈”和“慈悲”两个概念为例,探究了日常语言中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以“慈”为核心的早期道家以及以“悲”为核心的佛教之间的生动融合;揭示出文化融合之中一种对抗和对话的张力。
王颂教授以帝国-商业-宗教为模型的文明史观为基点,考察了儒释道三家融通背后的推动力量是什么这一问题,以此为核心揭示出儒释道三家各自的独特性与儒释道三家融通以中国当时的综合国力为背景这两个历史经验向度。
景海峰教授从经典解释学的角度出发,构筑出了儒释道交融的翻译与解释史,揭示出文化发展的整全视域。强调在今天要在儒释道耶回五教融融的整体观之下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交流。
龚隽教授以思想史考察为方法区分探究儒释道融通这一议题的两条进路:内在诠释学的进路与思想史研究系谱学的方法。
高华平教授以中西文化比较为落脚点,表达了文化多样性与同一性同样重要的基本观点。。
在会谈的尾声中,由本次会谈主题的发起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吴根友教授与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陈声柏总结发言。
吴根友教授总结道:本次会谈中学者所共享的观点即是对文化同一性与多样性应给予同样的关注。在这一基础上,通过自己民族传统内部多元文化的交融、争论儒易风水知识讲座,为当今中国社会在面临新的全球化时代这一境况下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信心,让自己的民族文化以一种恰当的、学术的方式、争论的形式走向世界,被其他的民族所接受,为整个人类做出精神性的贡献。同时这一历史经验也提醒我们要放开胸怀,大胆的吸收西方和其他外来的文化,以此丰富自己民族的思想。
陈声柏教授用三个词概括本次会谈:开放、多元、融通,表示当下要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或民粹主义,今天中国文化的发展要面向世界和时代的大问题。
最后陈声柏教授代表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向与谈的专家及列席的各位听众表达了感谢,并发出了后会之邀。本次会谈总计长达四小时,海内外听众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期间,讨论之激烈鞭辟入里,观点之碰撞引人入胜,从极大的向度上将“儒释道三教贯通之经验与启示”这一主体展开给与会者。
本站声明 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学习参考。